宁波江北进口冷链“分级分色”监管显著 宁波美时报关行据悉:近日,宁波市江北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对某贸易有限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涉嫌销售未张贴“浙冷链”溯源码的进口冷链食品。执法人员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并将该企业的赋码从绿码调整到了黄码。这是江北区实行进口冷链“分级分色”监管模式的缩影。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江北区通过数字赋能,在浙江省率先推出进口冷链“分级分色”监管模式,即根据静态风险因素和日常监管情况,将各类进口冷链企业划分为不同等级,并按照绿、黄、橙、红四色码进行动态管理。 “江北辖区内有600余家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生产、销售、使用、贮存相关经营活动的单位,目前仍存在一些检查盲区。”江北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行“分级分色”监管模式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检查,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而且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根据江北区进口冷链“分级分色”监管模式,集中监管仓、首站经营户、批发贸易类单位、冷库、非首站食品相关企业等按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A、B、C三类。“这三个等级是根据经营业态、规模、项目等静态风险因素综合考虑评定出来的,不同等级的企业有不同的监管方式。”江北区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监管科科长沈虹介绍说。截至目前,该区所有进口冷链相关企业均被纳入“分级分色”监管,其中A级风险1家、B级风险111家、C级风险485家。 在进行等级区别的基础上,这些企业还被赋上了4种颜色的码。“A、B、C三个等级企业的初始码均为绿色,一旦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对其依法查处时,会立即启动相应的动态等级调整,按照‘绿、黄、橙、红’顺序,依次提高监管频次。”徐成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江北区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浙冷链”溯源码赋码数和扫码数分别为86万余件、110万余件,总数位居宁波全市第一,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平稳有序。 |